科研服务
 
 科研服务 

 

 

 

 
 
 
 
康养管理与适老性建筑学术研讨会精彩回顾(一)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类型与设计新思路的探讨—以大连为例
2019年09月25日 周博  建大养老产业研究院

2019年9月8日,在沈阳建筑大学举办的“康养管理与适老性建筑学术研会”上,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博就主旨议题“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类型与设计新思路的探讨—以大连为例”进行阐述,本文整理自发言内容。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周博教授

一、养老那点事儿

1.养老背景

2016年国家发布政策,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近几年,闲置建筑资源整合改造成为一种主要建设模式。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是为实现社区养老,对各类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布局,使老人生活、休闲、为老服务彼此融合。随着老龄化加速、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随之爆发了一些新的养老问题,如:传统观念和不良宣传的影响,导致老人观念上拒绝入住养老设施;城市区域建筑饱和导致养老设施分布不均;养老产业扎堆高端市场,低端市场得不到重视,品质无从保障。

2.设施状况的差

•高端养老设施

•大型养老设施

•社区养老设施

大连响应国家政策,自2017年开始建设,初期均为日间照料设施,但使用情况并不乐观,2018年3月,大连民政局50号文件,指出应以社区内刚性需求老人为导向,增加长住功能,后期主要建设的是全日照料设施。

民间资本建立的养老设施状况差。高端养老设备全、环境好但价格居高,市内大型养老设施空间局促、黑暗缺少活动空间。小型嵌入式养老设施多为改造,建筑防火规范和老年建筑设计规范难以满足。

3.嵌入式养老性质

由于大连地区老龄化严重,老年居住者众多,且今年大连政府为发展推广“林海模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民间资本建设养老设施的补贴政策,使建设嵌入式养老成为了大连地区的不可逆趋势。

同时,由于如今的养老形势对嵌入式养老设施的要求为,体积小但养老功能设施齐全,带来问题为设施前期平均投入成本。。大于大型机构养老。所以连锁化的嵌入式养老设施“品牌化标准化、资源节约且多样化、涉及服务人群广”等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

4.政策

2016年10月国家民政部等11部委发布《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大连市响应国家政策,从2017年开始进行社区养老建设,初期均为日间照料设施,但由于功能单一,受众老人群体面小,整体使用情况并不乐观,2018年3月,大连民政局发布50号文件,指出应以社区内刚性需求老人为导向,增加长住功能,后期主要建设的是全日照料设施。

二、嵌入式、连锁化、产业化

1.从传统到产业化

由于嵌入式养老设施性质的转变,企业的性质应从最初的福利性质,向盈利性质转变,由于资金有限且缺乏专项管理,在融资初期应引入大型商业企业进行合作,运用其运营管理思维调整管理混乱的模式,增加盈利模式,分散养老投入风险。

2.服务体系

根据消费能力、观念重新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以定位更准确的养老产品和服务层次。

3.连锁化的资源整合体系

三、老年人消费需求

1.老年人作为产品消费者的需求

首先团队预测 “职业、月收入、文化程度” 三项基本信息,能对大部分调研结果产生影响,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医疗保健及其相关消费偏好、养老方式”四个大方向进行调研询问。将调研项目与预测因素进行交叉比较,以达到 “验证预测影响因素的正确性、探讨设施功能必要性、收集理想养老方式”的目的。

2.基本信息

•样本数量:148

•女性数量比例:64%

•50岁以上人口数量比例:71%

•大学及以上文化人口数量比例:53.1%

•与配偶同居人口数量比例:72%

•职业分布相对均衡

•月收入3000元及以上人口数量比例:52%

分别对三个年龄段老人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医疗、养老”等数据进行二维统计。

3.相关性

将其分别与影响因素,即“职业、月收入、文化程度”进行三维分析,得出三维散点图如图。

4.年龄区别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

三类老人对膳食都有较大的需求;对于生活照料的需求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医疗康复以中高龄老人为主;老年人对文娱活动类需求浮动不是很大,而健身锻炼类需求有显著差距。

低龄老人因其行为能力的活跃性,对娱乐类服务项目需求相对较高;而高龄老人对生活照料类需求很高。不同年龄阶段的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倾向不同,所以在功能配置时应着重考虑社区老年人的年龄阶段。

(1)职业·年龄·收入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

(2)职业·年龄·收入与医疗健康之间的关系

四、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案例

1.研究对象的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基本信息

主要调研对象是近些年以公建民营的形式将社区闲置建筑改建而成的养老设施,公建民营是指首先由政府将社区闲置建筑以租赁的形式,授权给民营企业;由民营企业负责将设施加以改造,使之在功能以及空间上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最后的运营环节需要三个部门协调合作。十个案例中, 五所位于甘井子区, 三所位于沙河口区, 两所位于中山区, 这三个区域均为大连市建设年代较久的区域, 区内既有住区覆盖率大, 老年人口比重高。设施以一、二层居多,面积100-500平米不等,建设时间集中在2017-2019年。

2.养老设施分布形式

按照不同品牌设施的规划分布模式将其分类为“部分机构配合经营、全机构配合经营和独立机构经营”三种模式,根据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全机构配合模式配置人数最少,服务范围覆盖最大,平均的设施面积最小。较为经济合理,但就企业全方位布局来看,“部分机构经营型”的分布模式的扩展性更大,有利于企业发展。

我们在对如图所有机构的平面进行统计绘制之后,发现建筑平面呈现“以标准几何形态为基础、以住宅平面为基础和其他形态”三种趋势。

(1)部分机构经营分布案例

这是“部分机构经营型”社区养老院的平面。平面成线性空间,功能布置沿着线性轴向展开,一种常见的布置形式,空间清晰简洁,老年人易于识别。

(2) 全机构经营分布案例

同理总结“以住宅平面为基础”的形式,如图为棠梨养老万和社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①首先,选择以住宅作为嵌入式养老载体的时候,避免选择凹凸较大住宅平面形态②以住宅为基础平面, “交通核、卫生间厨房”位置决定了改造后空间使用的合理性及管理成本,塔式住宅(点式住宅)相较于板式住宅,改造难度大,运营成本高③合理布置流线,保证使用空间的完整性,以免造成老人在使用过程中的混乱。

此机构为两户单元住宅改建。环状交通流线清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①当选择以住宅作为嵌入式养老载体的时候,避免选择凹凸较大住宅平面形态;② “交通核、卫生间厨房”位置决定了改造后空间使用的合理性及运营成本;③合理布置流线,保证使用空间的完整性,以免造成老人在使用过程中的混乱。

(3)独立机构经营分布案例

其他平面形态主要由“规则几何形态”组合而成,布置规则按照规则几何形态拼接即可得出。如图为麦芽糖春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筑为“纺织厂”分多次改造而成,平面呈现“L”形。

3.社区嵌入分类

嵌入四种模式:

1.置换型:主要是对居住单元的套型空间进行合并连通, 然后更新功能、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此模式更具家庭的氛围;能够较好地保留既有的社区环境;

2.加建型:在两住宅楼栋之间进行加建, 充分利用零散空间, 整合社区资源

3.合建型:与社区居委会办公场地合并建立,有助于养老设施与居委会之间的信息交流,

4.毗邻性:与幼儿园、 社区活动中心等设施相邻建设,可以促进老人和社区各年龄层次的人的相互交流和管理人员的同时照看。

4.各设施功能的空间占比

两类设施在其面积配比上有较大的差异:日间照料设施休息室面积占比普遍较小, 有的设施甚至未设休息室, 而多功能区的面积占比普遍较大;反观全日照料设施, 托养护理区的面积占比较大,而多功能空间的面积占比普遍减小 。助浴和康复空间占比类似。无障碍卫生间占比情况类似, 但由于设施针对的老人类型不同,全日照料设施老人对无障碍卫生间的需求较高, 而其配置情况与日间照料设施仍相似,则有些设施出现无障碍卫生间数量不够的情况。

5.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日间安排

日间照料设施服务时间基本为 8:00-17:00,调研时所见绝大多数为具有正常行动能力的自理老人,以解决老人的就餐和活动问题为主, 主要以午餐为核心, 上午和下午则有固定的活动时间, 会安排老人做操、 看电视等日托老人较少。

全日照料设施的服务对象多为介助和介护老人, 为老人提供长期托养或短期入住服务, 统管入住老人的日常起居、 健康检查、 一日三餐、 上下午的康体娱乐活动。

这是具体一个案例。一层, 平面呈长方形,150平方米,可接收老年人数20人,配有护理人员 4 人,养护比1比5。主空间位于中央,四周布置有厨房、卫生间、服务和休息等空间。室内与室外地坪有 2 米高差,但入口处未设置无障碍坡道。同时可接受自理老人和半介护老人,但空间上没有对不同老人需求的功能分区。

6.空间组合关系对老年人行为的影响

通过我们对以上养老设施的分析,发现不同的空间组合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行为。比如左边这个案例,生活用房和辅助用房围合成中间的多功能娱乐空间,可缩短老年人的如厕、入浴等需求的行为流线,降低老人跌倒几率。但如果动静分区不明确,休息室紧挨娱乐用房,可能导致噪声干扰了休息功能。右边案例平面布局,通过走廊分隔出各空间,动静分区可得到保障。但增加了老人活动的交通流线。

全日照料设施以在此居住的老年人为主,除了动静分区、行为动线的影响因素,不同的组合关系还会对托养护理区老年人居住的私密性,是否有视线干扰,老人日常如厕,尤其是夜间如厕的动线是否便利产生影响。在进行空间组合时,也需要重点考虑。

五、问题与思考

1.空间原型

(1)活动型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每种类型老人的需求倾向,以下将对照现行的标准,以“应设置”、“可兼用”、“可设置”三种需求层次,并借助空间的形式进行总结。首先是活动型 主要为到访老人提供膳食供应和娱乐空间, 可以融合了多种功能的活动室为核心, 其他辅助空间进行围合式布置。休息区可以和多功能活动区兼用, 以躺椅或者多功能沙发的形式置于活动区一角, 可以实现空间在不同时段的高效率运用, 同时节省空间;康复训练区也可以康复器械的形式置于多功能活动空间。

(2)康养型

康养型设施应重视康复训练区(促进介助型老人身体康复) 和服务台(护理人员看护老人) 的设置;休息室不宜与多功能活动室合设, 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考虑动静分区, 避免老人在休息时受到干扰。

(3)照料型

照料型老人并不需要持续性医疗照护, 日常可进行一周一次看诊来监测老人身体状态, 有条件和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时, 可配设具有执业许可的医疗机构。照料型设施老人可以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活动, 应鼓励其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和康复训练活动, 提高各项身体机能的灵活性, 多功能空间应结合老年额定人数设置合适的规模。起居空间中应设卫生间。

(4)医养护理型

护理型老人需要持续的医疗照护, 日常基本为卧床的状态, 其对托养护理区和医疗机构的需求很大, 老人居室和医疗机构是应设置的;护理型老人基本难以起身至餐厅就餐, 就餐问题基本在居室进行,因而托养护理区的空间设计要充裕;办公室可以和护理站合设;配餐间可与护理站合设 , 分餐后将餐食送至老人居室。另外, 护理型设施内老人如厕比较困难,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房间内配设独立的卫生间,或者两个房间共用一所卫生间。

2.连锁化机制下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模式

了解了每种类型老人功能空间需求,以下将以大连市社区养老设施的主要使用人群为出发点,探究现阶段社区养老的适宜模式。首先现状调研和理论分析可知,需要全日护理、照料的老人以及只就餐活动的自理老人居多,日托型老人很少。然后以是否配设医疗机构为标准,分为两种模式:闲置建筑规模较大,且有条件配设医疗机构时,采用模式一:“医养护理型+照料型+活动型”—全机构·独立机构经营型,此模式各部分相对独立,活动型老人与其他三类老人互不干扰。

无法配设医疗机构时,不能接受需要持续照护的护理型老人,采用模式二:全机构、部分机构经营型,以照料性和活动性老人以主要受众对象。为照料型老人全天照料、情感慰藉、三餐供应、康复训练;

为活动型老人提供午餐供应、娱乐活动场地。

3.问题与建议

(1)问题

1.养老研究仍然缺乏与学科的融合;

2.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品质参差不齐;

3.运营方面对老年人养老消费定位不准确;

4.缺少对社区养老机构空间改造建设的专业指导。

(2)建议

1.从建筑学视角将规划、设计、经营融为一体;

2.适当凸显社区养老的市场线;

3.重视老年人年龄阶段变化与需求的关联性;

4.加强对社区存量建筑向养老设施改造过程中的专业化指导。

关闭窗口